【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】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

2025-03-24

【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】羊肚菌是一种食药用菌,其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较为复杂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种植前准备
土壤选择:羊肚菌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偏微碱性(pH 值在 6.5-7.5)、腐殖质丰富、疏松透气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中。在种植前,可对土壤进行检测,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土壤酸碱度和肥力。例如,若土壤酸性过强,可适量添加石灰进行调节。
种植场地整理:清除种植场地的杂草、石头等杂物,翻耕土壤,深度约 20-30 厘米,使土壤疏松。然后,按照**的宽度和长度做畦,畦面要平整,畦与畦之间留 30-40 厘米宽的沟,以便排水和管理。


菌种选择:选择高产、抗逆性强的羊肚菌菌种。菌种的菌丝洁白、浓密、均匀,无杂菌污染。可以从正规的科研机构或菌种生产企业购买菌种。
种植技术
播种时间:羊肚菌一般在秋季(10-11 月)播种,此时温度、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菌丝的生长。当气温稳定在 10-18℃时,即可进行播种。
播种方法:将菌种均匀地撒在畦面上,然后轻轻耙动土壤,使菌种与土壤充分混合,覆盖一层约 1-2 厘米厚的薄土。每亩用种量约为 200-300 瓶(袋)。
营养袋放置:播种后 15-20 天左右,放置营养袋。营养袋内装有适合羊肚菌生长的营养物质,将营养袋开口朝下,平放在畦面上,每隔 20-30 厘米放置一个,每亩放置约 1000-1200 个。
种植管理要点
温度管理:羊肚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18-22℃,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12-16℃。在种植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,当温度过高时,可通过搭建遮阳网、喷水等方式降温;当温度过低时,可采取覆盖地膜、增加覆盖物等措施保温。
湿度管理:保持土壤湿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 80%-90%。在菌丝生长阶段,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60%-65%;在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,土壤含水量可适当提高到 65%-70%。可通过喷雾器喷水来调节湿度,但要避免积水,以免引起菌丝腐烂。
光照管理:羊肚菌生长需要散射光,忌强光直射。在种植场地上方搭建遮阳网,遮阳网的遮阳率控制在 70%-80%,以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。
通风管理:良好的通风可以保证空气新鲜,促进羊肚菌的生长。在子实体生长阶段,要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间,但要避免强风直吹,以免子实体失水干枯。
病虫害防治:羊肚菌的主要病虫害有霉菌、蛞蝓、跳虫等。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。保持种植场地的清洁卫生,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;合理控制温度、湿度和通风,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;发生病虫害时,可采用生物防治或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。
采收
当羊肚菌子实体菌盖表面的凹坑基本长平,颜色由深变浅,菌柄坚硬时,即可采收。采收时,用手握住菌柄基部,轻轻旋转拔出,避免损伤周围的子实体和菌丝。采收后的羊肚菌要及时进行处理,可鲜食、烘干或冷藏保存。
羊肚菌种植需要严格掌握各项技术和管理要点,精心呵护,才能获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